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名數)略雲四禪,新雲四靜慮。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內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網,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觸十功德。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攝心,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淨,怗怗安穩,其心在緣,居然不馳散,是名曰麤住。由此心後怗怗勝前,名為細住。其後一兩日或兩月,豁爾心地作一分開明,我身如雲如影爽爽空淨,雖空淨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內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成實立欲界定俱舍不立之攝於未到定中),從是心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鋪,猶如虛空是名未到定(成實不立之,俱舍立之名未至定),此時性障猶在,未入初禪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虛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一日乃至一月一歲定心不壞,則於此定中即覺自心之微微動搖,或感微癢,即發動癢輕重冷煖澀滑,是名八觸。此為色界之四大極微與欲界之四大極微轉換,而發此觸相也,此乃正入初禪之相。此時有十功德,又謂之十眷屬。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是也(是就八觸中之動觸而論餘七觸功德准之)。此八觸十功德,唯在初禪,二禪已上則無,是為初禪之特相。就四禪總體言之,則以十八支分別,十八支者初禪五支,二禪四支,三禪五支,四禪四支也。以此等之功德法支持禪,故名為支。初禪五支者覺支(新曰尋支),觀支(新曰伺支),喜支(新同名),樂支(新同名),(經部為眼耳身三識之樂受,有部不許定中三識,僅有意識故為輕安樂非樂受也),一心支(新定支也)。(二)二禪。呵棄初禪之覺觀而得此禪,於初禪已了色界四大轉換。故二禪已上無八觸十功德也。二禪之四支者,內淨支(俱舍以為五根中之信根,深信受勝實之功德也,淨為信相。故曰淨,屬心故云內),喜支,樂支(輕安樂也,非樂受),一心支(新定支),也。(三)三禪,呵棄第二禪之喜受而得三禪也。此禪具五支,捨支(是行捨非捨受),念支(三禪之樂極勝為不染著故要正念),慧支(同上),樂支(意識之樂),一心支(新曰定支寂然在定是也)。(四)四禪,呵棄三禪之樂受。四支者不苦不樂支(新曰中受支,五受中之捨受也),捨支(捨第三禪之樂受也非憂悔),念支(念下地之過自己之功德長養之),一心支(猶如鐘,猶如清水)也。初禪之五支乃至四禪之四支為何?即行體是也,依俱舍之意,初禪之付五支者,以此時二十二心數發於一時(大地十與大善地法十及覺與觀也),於中取強者為五支,五支皆定體也,成論明五支前後相次而起,取四支為方便,一心支為實體。天台止觀,法界次第之所明,大要據成實論。見止觀九之一,法界次第上,俱舍論二十八。智度論十七曰:「若能呵五欲、五蓋、行五法,欲、精進、念、功慧、一心,行此五得五支,成就初禪。」(參見:禪)。梵Catur-dhyāna。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4%BD%9B%E5%AD%B8%E5%A4%A7%E8%BE%AD%E5%85%B8/%E5%9B%9B%E7%A6%AA%E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門文章 最新上線 推薦
繼續閱讀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政府統計,每十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每日吸煙者。但數字以外,其實還有無數被逼吸食二手煙的人,這些人根本無從統計。

香煙的禍害眾所周知,戒煙產品亦隨之衍生。

 

以煙戒煙,電子煙曾一度被標榜為健康的香煙替代品,但,你知道我們熟悉的電子煙均含有尼古丁嗎?除了不少人難以接受其氣味,它們一樣會導致成癮,一樣危害健康!

 

戒煙貼和口香糖對成癮已深的吸食者根本不治標亦不治本。對付難以擺脫的煙癮,全新的戒煙小幫手-冥想電子煙登場了!

冥想電子煙,不含任何尼古丁、煙草和人工化學物成份,直接由促進健康的天然野生植物提煉而成。植物不經基因改造,並由有牌照和經許可的農場提供。是真正無添加,純天然,零副作用的戒煙好幫手!

不論你是吸食者還是身邊無辜的二手煙受害者,只需以下四個原因便能告訴你零副作用的冥想電子煙配合戒煙如何成功趕走煙癮,走近健康。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對師父上天界
跟錯師父下..................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般涅槃經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依法者。即是 【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 即是【法性】 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 若復有言【如來無常】。是人【不知不見法性】。若不知見 是法性者 不應依止。 依法 即是 依佛性 一切法 皆是佛性所現法 不知佛性作用 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義不依語】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何等語言 所不應依。所謂【諸論綺飾文辭】 如佛所說 無量諸經 【貪求無厭 多姦諛諂 詐現親附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又復唱言。【佛聽比丘 畜諸奴婢 不淨之物 金銀珍寶 穀米倉庫 牛羊象馬 販賣求利】【於飢饉世 憐愍子故 聽諸比丘 儲貯陳宿 手自作食 不受而噉】如是等語 所不應依。 不知戒律 貪求無厭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顛倒說 如來允許比丘 畜諸不淨 金銀珍寶 販賣求利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智不依識】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若知如來 即是【法身】 如是真智 所應依止。 見 如來方便之身。言是【陰界諸入所攝 食所長養】 亦不應依。 是故知 識 不可依止。【若復有人 作是說者 及其經書 亦不應依】 不知 如來是法身 念佛 以色見佛 或自稱是佛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 深密藏處 悉生疑怪。不知是藏 出大智海。猶如嬰兒 無所別知。是則名為 【不了義】也 了義者名為菩薩 真實智慧 隨於【自心】。無礙大智 猶如大人 無所不知。是名【了義】。 又聲聞乘 名【 不了義】無上大乘 乃名 【了義】 若言如來 無常變易 名【不了義】若言如來 常住不變 是名【了義】 聲聞所說 應證知者 名【不了義】菩薩所說 應證知者 名為【了義】 若言如來 食所長養 是【不了義】若言常住 不變易者 是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於涅槃 如薪盡火滅 名【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法性者 是名【了義】。 【聲聞乘法 則不應依】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聲聞乘。猶如長者 教子半字。 善男子。聲聞乘者 猶如初耕 未得果實。如是名為【不了義】也。是故【不應依聲聞乘】。 【大乘之法 則應依止】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於大乘是故應依 是名【了義】。 應依大乘了義說不應依聲聞乘法 【四依法 總結】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法者 即是【法性】義者 即是【如來常住不變】智者 了知【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了義者 【了達一切大乘經典】 前三【佛性】後一【大乘經】這就是大涅盤經 略說四依法

2015-07-13 09:53:33 補充:
學習佛法的前題?
=================
末法不覺法空 與經相違 與律相悖

無佛說成佛 無菩薩說菩薩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版主所言之情形,我個人以前也是一個容易緊張的情形,也經過許多有經驗的長輩教導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以呯吸調息法來讓緊張的情緒先靜下來。但對自已一定先要有自信,例如明天有事先將要事如何處理大慨擬定,就不要在放心上。否則會越想越鑽牛角,自然睡不著。冥想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找一處清靜位置,坐下平靜心後,先長長深呯吸,大大的吸入,慢慢的呯出。之後就慢慢的吸,慢慢的呯。吸的時候注意心跳,默數一,二,三......。呯出的時候也是默數一,二,三,....的秒數(記住:配合心跳如讀秒數)。直到一分呯吸大概四或五次,如此就能平靜下來,日後什麼都不去想心中靜自然進入冥想。參考吧....

本文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1204000015KK04891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議剛開始學法輪功先參加免費的九天班或者到煉功點學,因為如果有動作不標準其他學員可以馬上幫你糾正過來,自己在家煉動作不正確可能也不知道,還有一點就是法輪功煉功點的能量場很強。

九天學法煉功班是認識法輪大法最完整的一種方式。您可以參考「各地煉功點」表,找出離您最近的九天班地點。在九天中,每天會播放一卷李洪志老師的講法錄影帶,並教授五套功法。九天班結束後,您就知道如何修煉了!

台灣各地煉功點
http://www.falundafa.org.tw/place.htm

您也可以直接到您所在地區的煉功點學煉五套功法,每個煉功點的負責人都會熱忱地教您功法。「所有法輪大法學員都是」義務教功,不收禮,不收費。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top

《禪修的美好時光: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剛開始禪修的時候,覺知就像是朵小小的、微弱火焰。如果不斷地添加木柴,它將會成長得越來越強。把每一個生起的念頭、任何一個生起的煩惱都善加運用,就像為覺知的火焰添加薪火。

以這樣的方式修行,你會培養出修行的相續。

呼吸是心的參照點
運用風或者說呼吸作為一種所緣的時候,它是心的一個參考點,是用於禪修的關注所緣。你只是觀察著自然呼吸的流動時,心就自然地變得清淨。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oger wrote:
看起來就是外靈入侵...(恕刪)

無意筆戰,外靈入侵和靜坐是兩回事。個人氣強則邪靈不入侵。氣弱反而有礙健康。

身心靈無法密合出現裂縫才會造成靈性脱離,正常人是不會發生。小孩兒由於天靈蓋未發育完全,會有看見靈異可能,成年後持續看的到是—種未密合狀態。少數人因後天因素強烈刺激(如車禍),因而出現不密合狀態,此後便一直能看到。所謂的開天眼或關閉,須要特殊方式封閉或打開裂痕。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4824892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見如是:


在靈動時的表述 誰看歷史再復活


入心定後的默言 縱觀千古都寂滅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定是一種內心專注的能力,所謂「心一境性」,覺悟則屬智慧,是對宇宙真理的體悟,對於萬事萬物,親證緣起性空或無常、苦、空、非我的本質,原始佛教稱為見法。
禪定不是佛教的專利,其他宗教都有;智慧則為佛教所特有的,不共其他宗教。又分三種:聞慧〈聽聞佛法〉、思慧〈思維法義〉、修慧〈依教修行〉,覺悟屬第三階段的修慧。

禪定與覺悟或智慧的關係:
1.就修行次第論:有所謂的戒、定、慧三增上學,前者為後者的基礎,因此,禪定是修習智慧的前方便,想要開悟見法,至少要有欲界未到地定〈進入初禪以前的粗淺定〉的基本定功,透過定力,才能進一步對於萬法作深細的觀察,悟入空性。否則以散亂心觀察諸法,只能做粗淺的觀察,而停留在知識概念〈聞慧、思慧〉的階段,無法親身體悟空性。
2.禪定與智慧能相輔相成,禪定固然有助於智慧的開發,不過,智慧又有助於禪定的修行。因此,佛教要人定慧等持。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02000015KK01525

文章標籤

charlilg2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